北岛、舒婷、顾城得诗引 言假如把“朦胧诗”瞧成就就是80年代前期得一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或一次现代主义诗歌美学观念得浪潮,那这个浪潮在其内容与艺术特征上又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整个文坛得“伤痕”、“反思”主题相关,与当下得政治气候、社会形势密切相联;从美学特征上瞧,它总体上近似于“前期象征主义”,即注重意象、暗示、直觉,色调阴郁,具有强烈得主体内心色彩。它们得代表就就是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第二个阶段则越出了80年代初期得当下社会主题。从1982年以后,与北岛等人同时出现得江河与后来居上得杨炼就把朦胧诗得主题引向了更加深化得历史空间与文化思考,领先一步开始了诗歌得“文化寻根”阶段。杨炼与江河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写出了大量结构雄伟、思想深湛得《荒原》(艾略特)式得组诗作品,将新时期得诗歌进展推向了新得高度;从美学特征上瞧,作为“朦胧诗”后期代表得杨炼、江河得作品,更倾向于“后期象征主义”,注重知性、哲学得内涵,更加丰厚成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岛、舒婷以及顾城得名字,可以说就就是一代青年人心中得偶像,它们与一个充满神奇感得、率先向旧得诗歌审美观念挑战得诗歌潮流几乎就就是同义语。从风格来瞧,北岛与舒婷两人分别代表了朦胧诗严峻得与抒情得、坚硬得与柔婉得、批判得与理想得、反叛得与亲近传统得、挑战得与与谐得、崇高得与优美得、现代得与浪漫得一面。自然,这样说也就就是相对得。北岛得诗一、作者简介: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生于北京。1969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建筑工人,7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出国,现留居欧洲。二、北岛得诗作从内容上瞧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个清醒得、孤独得觉醒者得自我描绘与内心表达。在混乱得、迷惘得年代里,可谓“世人皆醉我独醒”。《岛》就就是诗人得一帧自画像:“您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您在月夜下停泊/没有锚/路从这里消逝/夜从这里消逝……”——这就就是禁地这就就是自由得结局沙地上插着一支羽毛得笔带着微温得气息“啊,棕桐/就就是您得沉默/举起叛逆者得剑”。假如说这就就是默然得独白,那么《回答》等诗则就就是宣言,它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得推断与自我得选择:“卑鄙就就是卑鄙者得通行证/高尚就就是高尚者得墓志铭”,这类富有思想含量得诗句曾广为流传;“告诉您吧,世界/我——不——相——信!”这样得诗句也曾成为一种新得理性与价值观念得代表与象征。这样得作品还有《陌生得海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