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房颤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房室结消融【摘要】 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合并心房颤抖,这类患者也可存在不同程度得机械不同步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可以改善她们得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但这些患者容易产生双室起搏不完全,使CRT 有效性明显降低.有试验证明房室结消融能提高这类患者C RT 得成功率。该文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抖得流行病学特征、病理机制、C R T 及房室结消融在 CRT 中得必要性进行叙述。心力衰竭(心衰) 与心房颤抖(房颤) 就是两种常见得心血管疾病,两者间相互作用复杂,常合并存在,且一种疾病可以增加另一种疾病得发病率与死亡率。它们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主要得公共健康问题。1 心衰合并房颤得流行病学特征心衰合并房颤就是一种常见得临床现象。许多基础讨论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两者互相影响.房颤得发生率与患者得心功能分级有着密切得联系,近年得讨论表明,N Y HA Ⅰ 级得人群中有 5 %就是房颤患者,N YH A Ⅱ~ Ⅲ 级人群中,比例 10 %~25 %,在 NY HAⅣ 级人群中,比例高达 50 %[1 , 2 ] 。而有 10 %~3 0 %得房颤患者伴有心衰,这部分人群通常预后不良,死亡率明显上升[3 ,4 ] 。有讨论显示伴有房颤得心衰死亡率几乎就是一般心衰患者得 2 倍。我国 2 0 0 1 年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讨论显示: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 0、 9 % ,男性为 0、 7 % ,女性为1、 0 % ,心衰中房颤发生率高达 15 %~27 %。按此计算,我国目前 35~7 4 岁成年人中约有 40 0 万例心衰患者,其中 80 万例患者合并房颤[ 5 ] 。2 心衰与房颤两者共存得病理机制及影响慢性心衰与持续性房颤常常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促进,它们得共存机制就是:房颤引起得快速心室反应可以通过心肌缺血、钙通道调节异常或者细胞外基质得重塑导致心肌进一步重构、扩张,进而心功能异常。另外,心房收缩功能得丧失与心室节律得不规则导致心输出量下降使患者更易于发生心衰。在动物实验中,诱发心衰得动物发生房颤后心率明显增快,同时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进一步下降[6 ] 。反之,心衰患者因为心肌细胞凋亡、心房扩大、纤维化、传导减慢与不应期得离散等因素得共同参加决定了心衰就是房颤得高危因素。3 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得治疗模式已从传统得生物力学转变成神经体液抑制,从而改善心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