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丽丽 1 曹军勇 2(1 江西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颈肩腰腿痛科 330038;2 江西南昌市按摩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中图分类号】R289、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25)3-0400-03【摘要】按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心动过缓当属“胸痹”、“心悸”、“厥证”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多以阳气虚损,心阳不振,无力鼓动血脉;或寒凝血脉,阳气失其温煦之职,又有气虚、气滞、血虚、血瘀、痰凝、湿阻等。中医临床按其不同类型进行辨证论治已取得可喜收效。现就我所搜集资料作一综述。【关键词】心动过缓 中医证治 综述 一 临床分类 周氏[1]:心动过缓可分成心阳不振、胃阳虚衰、脾阳不足三个类型; 李氏[2]:分其为气阳亏虚、气阴两虚、阳脱;王氏[3]:以阳虚寒凝血瘀、气虚血瘀、阴阳两虚、阴虚痰热、气阴两虚、痰瘀症为心动过缓得主要证型;张氏等[4]:将其分为气血亏虚、心肾阳虚、心血瘀阻;曹氏[5]:则分为气阴两虚、阳虚;孙氏等[6]:认为心动过缓应分为心阳不振、脾阳不运,肾阳虚衰、心血瘀阻;祁氏等[7]:分其为气虚、阳虚、寒凝;顾氏等[8]:却认为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痰浊阻络、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肾阳不足为其主要分型。上述各家辨证分型表述不一,但它们皆可分成虚实两个范畴。虚者为阳虚(如心阳不振、肾阳虚衰、心肾阳虚、脾阳不足、胃阳虚衰);气虚(如阳气亏虚、阳气虚损,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实者为心血瘀阻,气滞、寒凝、阴寒凝滞、痰浊阻络、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此外尚有虚实夹杂者:阳虚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阴虚阳亢。 二 中医药证治 1、补气温阳、活血通脉法:黄氏[9]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54 例、麻黄 10g,附子(先煎)15-20g,细辛 5g,党参 20g,黄芪 20g,补骨脂 10g,锁阳 10g,桂枝15g,丹参 30g,桃仁 10g,炙甘草 10g。结果:显效 45 例。好转 7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6%。何氏[10]强心宣窍汤治疗心动过缓 40 例。党参 15g,黄芪 20g,当归 10g,白术 10g,茯苓 10g,酸枣仁 10g,柏子仁 10g,丹参 10g,远志 6g,元参 10g,石菖蒲6g,大枣 5 枚,陈皮 3g,琥珀 3g(冲服),炙甘草 5g,小麦 30g。治疗效果:痊愈 25 例,占 62、5%,显效 13 例,占 32、5%,无效 2 例,占 5、0%。总有效率为 95%。缪氏[11]温阳益气汤治疗心动过缓 16 例。结果:显效 5 例,有效 8 例,无效 3 例。治疗方法:温阳益气汤:麻黄、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