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处处有真情》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他们拥有独立阅读的机会,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时空,让他们凭借着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产生碰撞,进而有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文的语言文字,内容感情篇章结构特点。本课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验文中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去感受人世间的大爱。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该组课文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的。就《唯一的听众》这一篇课文而言,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描写应该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特别注意的,尤其是作者落雪(据我有限的资料可考,可能是郑振铎的笔名)的心理活动描写应该是读懂这篇文章必须拥有的语文意识和语言敏感性,“唯一的听众”表面是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学习语文的方法,一方面学生知道写人的文章应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知道该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但是如何抓?学生还不是很有方法。基于学生的现状,我在设计时,为学生搭建了各种理解的桥梁,如:感悟、朗读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教授的美德。体会我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对老妇人的美好心灵有初步的感知体会,但由于生活阅历与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透过人物语言与神态真正深入地感悟到老人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3、教学方法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本课的德育实施力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