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名师点解 史地政)2014高考历史一轮 第19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

(名师点解 史地政)2014高考历史一轮 第19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_第1页
1/15
(名师点解 史地政)2014高考历史一轮 第19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_第2页
2/15
(名师点解 史地政)2014高考历史一轮 第19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_第3页
3/15
第 19 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清单]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1.原因易混易错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一般会出现生产停滞,物价下降的现象,物价飞涨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一般出现在经济危机前,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2.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严重。3 影响整体把握30 年代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史论共识 (1)在美国,这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经济危机,是由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的。(2)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2.内容3.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需矛盾。4.评价易混易错 罗斯福新政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使国民经济明显改善。知识图解罗斯福新政史论共识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一是市场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干1预。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调整措施2史论共识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2.评价规律方法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史论共识(1)二战后,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虽然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而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基准考点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主题一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史料一 1920 年到 1929 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 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 40%,到 1929 年,占美国人口 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 3/5。[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供过于求。3史料二 1923~1929 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名师点解 史地政)2014高考历史一轮 第19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