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为基础的预算体制【论文摘要】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财政赤字、政府无法向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与积极回应等问题,掀起了公共绩效评估的运动,而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预算体制改革则成为绩效评估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该体制紧紧围绕公共责任、顾客至上的理念,利用绩效评估这个工具来分配资源、拟定公共部门的预算,关注产出成效,达到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目的。本文将从预算体制引进绩效评估的理念以及如何利用绩效评估进行操作等方面来阐述其合理性,并探讨其理念与方法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公共部门 绩效评估 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预算体制 理念一、源 起什么是公共预算?有这样一种描述:“一项政治行动,一项工作计划,一次未来预测,一个启蒙源泉,一次愚昧行动,一个控制机制,一种对限制的躲避,一种行动的手段,一个进步的障碍,甚至可以是一种祈祷:愿当权者能够温柔地对待具有良好愿望而能力有限的人们。”i从理论上说,预算不仅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作为经济范畴的概念它很容易被理解,预算指向的对象即是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在政治范畴,它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涵义:首先,预算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主过程,在这过程中公民意志得以体现,因为人们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领导人,给予他们为公民做出资源使用决策的权力,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表达自己的偏好,政府则在公民的同意下来提供公共产品的种类数量等,同时公民又监督和制约政府的行为,因此预算是一个政府与公民进行博弈最终达到维持政治均衡的状态的过程,预算的决策能够反映投票人的意愿;其次,预算也体现了政府运作中投入产出的活动过程,国家通过强制征税后,公共产品的供应就进入了政治决策程序——公共选择过程,公民的税金通过选择、决策过程生成公共产品。通过公共选择机制形成的就是预算,它是制约与监督政府投入产出过程的关键,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受预算影响的预算也是政府活动的根据,预算体制从根本上决定和约束政府活动的能力;最后,预算还体现了一个国家依法治国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国家里,预算就是一项法案的形成和实施过程,只不过这项法案有时限性,有效期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因此预算即是法律。简单来说,政府每年通过财政预算来集中财政资金(即纳税人的钱),然后根据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能和任务来分配给资金,各部门通过具体行动来利用这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