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治疗痛风的药物秋水仙碱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全文)痛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炎,在美国影响 920 万成年人,其特征是 关节中尿酸盐结晶沉积,继发于尿酸盐水平升高[1]。有证据表明,高尿 酸血症和痛风与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风险增加独立 相关[2]。与正在接受痛风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相比,近期患有心肌梗死和 活动性痛风的患者的生存率更差[3]。并非所有降尿酸疗法(ULT)都能改 善心血管结局。URRAH 讨论的结果证实,血清尿酸水平与致死性心肌梗 死的独立关联;血尿酸临界值可作为女性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预测因子[4]。 秋水仙碱是一种常用的痛风药物,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治疗各种心包疾病, 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和积液性缩窄性心包炎。已有临床证据显示,秋水 仙碱可以显著降低近期心肌梗死和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长期心血 管不良事件。虽然 COLCOT 试验的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但需要更多 的讨论将秋水仙碱完全纳入临床实践[5-7]。1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和尿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初被认为主要由胆固醇引起,现在已知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是内皮损伤、炎症和常规代谢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 高血压和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缺血性心脏 病和心力衰竭。然而,尚不清楚高尿酸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 还是更晚期疾病的标志。尿酸本身具有抗氧化性和氧化性,其由嘌吟生成 是由黄嘌吟氧化酶(XO)催化,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8]。尿酸还 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斑块的形成和传播中 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已证实尿酸升高会降低一氧化氮(影响血管舒张、 血小板聚集抑制和内膜增殖)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尿酸介导的胰岛素诱导 的一氧化氮合酶的抑制作用[9]。2 痛风的管理和药物治疗痛风发作的治疗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或环氧合酶 2 抑 制剂、秋水仙碱或针对每位患者个体化的皮质类固醇进行单一治疗(美国 风湿病学会 A 级推举)。这些药物靶向滑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抑制急性 炎症反应。建议在发作后 36 小时内使用秋水仙碱,负荷剂量为 1.2 mg , 然后 1 小时后服用0.6 mg,可有效减轻约 50%的痛苦。对于严重的痛风 发作,秋水仙碱可与非甾体抗炎药、服皮质类固醇或病灶内皮质类固醇 注射联合使用。此后,可以以每天 1 至 2 次 0.6 mg 的剂量预防性地继续 使用。出现频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