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检查质量管理制度鉴于 CT 机的先进性、精密性和检查费用昂贵的特点,为了发挥 CT检查的实效;提高开机率,稳定影像质量;保证准确的诊断结论; 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强 CT 检查的标准化、法律规范 化管理。一、CT 检查是放射诊断的一种方法,其管理组织体系应统一归 属影像(放射)科管理范围。CT 质量保证、控制和管理的第一责任 者是影像(放射)科主任。二、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注意事项,力求良好配合,扫描必须作碘 过敏试验,腹部扫描应空腹,检查前服 2%泛影葡胺以减少组织伪 影干扰。三、扫描操作管理1、根据 CT 机规定的操作程序和具体要求进行操作。2、根据病例检查要求进行摆位和扫描定位。3、严禁重力敲打键盘,一系列的技术操作应做到轻、准、稳”。4、根据优质图影像要求正确选调窗位、窗宽。5、对于选层、加层、扫描定位、窗技术的控制,必要时与诊断 医师取得联系并得到指导。6、准确填写扫描条件、层次、硬盘图像存贮号、机器和病人情 况并签名。7、密切注意增强后扫描中患者的情况,遇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 停机进行抢救。四、CT 室环境管理1、扫描室、控制室的温度、湿度应符合 CT 机的规定要求,般温度控制在 22T±4OC 相对湿度 65%以下。2、应装备稳压电源和不间断电源(UPS ),接地良好。3、扫描室、控制室保持清洁,换鞋入内,严禁在室内存放无关 的物品。室内注意通风、定期消毒和净化空气。五、CT 机维护保养管理1、CT 机的操作人员应持有上岗证。2、CT 机的维护保养应由机修人员或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3、每周校正 CT 值的准确性,定期作稳定性检测,必要时作状 态检测,检测项目见下表。4、机器保养、检修及检测均应详细记录。六、暗室管理1、暗室防光、通风、安全灯的灰雾、室内温度、湿度条件等均 符合室内质控要求。2、选择合适的 CT 胶片及与其性能相匹配的显、定影套药。3、选择胶片一一套药一一曝光条件三者最佳匹配的冲洗温度和 时间,以保证 CT 影像片的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均能达标。4、定期对自动冲洗机进行保养及冲洗质量控制的检测。5、按质控要求对显影、定影液性能和水洗效果进行动态质控检 测。七、读片管理1、每日由科主任(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读片。2、讨论 CT 检查病例诊断结论。3、报告由主治医师复签于 24 小时内发出,并保留底片以便对比 和追踪。4、每月回顾性读片应有讨论分析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