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讨论心、得2025 年 10 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改革的方向,并明确提出“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近日,正式下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纵观全文,从总体要求到评估内容、评估方式及组织实施,是一个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系统的、具有革新意义的指引。以前,一说起评估,幼儿园人员作为受评者可能就是接受外来评估组的评估,工作重点是把各类材料整理好,申请经费把幼儿园内外整修一新。此次颁布的《评估指南》提出的评估方式,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幼儿园质量评估的看法。对比《评估指南》有关评估方式中提到的“注重过程评估,强化自我评估,聚焦班级观察”,回顾曾经的实践,有以下体会与认识。为什么要注重保教过程质量?《评估指南》在评估方式中指出,要注重过程评估,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近年来,有关教育质量的讨论表明,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过程得到相同的教育结果,但其教育的质量是不同的,有的过程在猎取结果的同时,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良好品质的种子,激发了主动讨论的热情,因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多的理解与相互尊重;有的过程在猎取结果的同时,可能埋下的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恐惧与思维的僵化,因为这种过程只有更多的单向而机械的训练。过程性质量评估,关注的要点不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那些是或否的现象,而是需要通过系统观察、思考去发现那些反映教育过程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是否蕴含着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否有着为达成教育目标而实行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方法,将成为我们评估保教质量的重点。近些年深圳市针对创建优质幼儿园做了深化的实践探究,当时的创建指导手册在研发过程中,大家首先对结构性质量与过程性质量要素进行了深化的讨论与思考。结构性质量的要素,往往易于呈现具体指标,易评估,例如,对师生比,班额、老师学历、设备设施配备等方面的评估就属此类。而过程性质量的要素,主要指向与儿童生活和经验有更直接联系的变量,例如师幼互动,讨论环境,课程,健康和安全,家长参加等。国际上许多早期教育质量评估资源(例如,《幼儿讨论环境评量表(ECERS-R)》,《运动环境评量表(MOVERS)》,《持续共享思维和情绪情感健康量表》(SSTEW)等)也都指向过程性质量要素。相关讨论发现(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