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学习感悟“一所高质量幼儿园真正落脚点在孩子身上”,细细研读《评估指南》,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高质量的幼儿园不仅是办园条件好、材料丰富、家长工作到位等因素,最重要是看孩子的进展,可如何评价孩子的进展呢?《评估指南》的颁布,如同方向标和指挥棒,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一、《评估指南》带来的思考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幼儿园,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为孩子创设丰富的环境,因此所得到的夸赞也让我们沾沾自喜。但是,当看到评估方式“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强化幼儿园自评,突出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关键指标”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过程评价不同于结果评价,它对老师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当我们进到班里,看到的是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常规习惯和精神面貌,背后反映出的就是带班老师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对于这样的评估要点,我们该如何去做?我们都知道老师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而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幼儿老师往往在专业素养方面非常欠缺,因此,立足幼儿进展的幼儿园高质量提升,提高老师专业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也是《评估指南》的核心目标。二、《评估指南》指引我们这样做(一)营造氛围,支持老师的专业成长《评估指南》对“园长能与教职工共同讨论制订符合教职工自身特点的专业进展规划” “教研工作聚焦解决保育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园长能从长期规划引领到聚焦实际问题,从定期教研到日常指导,对老师的支持也有了方向。我想,幼儿园质量提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升园长自身的专业能力。深化一线和老师们一起上课、聚焦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老师改进常规活动组织。第二,营造民主氛围。提倡“以人为本”理念,形成民主、温暖、积极和成长的良好氛围,老师们能大胆发表自己观点,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参加幼儿园管理,为幼儿园进展献计献策。第三,充分发挥多种教研方式的作用。针对老师年龄、专业能力等特点,在充分调查老师成长需要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培育方式,如针对刚入职老师的青年老师教研会、发挥老老师传帮带作用的青蓝工程等。教研活动也因材施教,如现场研讨、参加式教研、走出去开拓眼界、请进来提升内涵等等,充分支持老师开展基于本班幼儿进展的日常讨论,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老师归属感和成就感。(二)立足幼儿,引导老师有效支持幼儿学习《评估指南》在如何尊重幼儿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