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后感(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教育就是转变 ——读《教学勇气·漫步老师心灵》有感何谓勇气?简单来说就是毫不畏惧的气概。勇气是支撑人类敢于迎难而上、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对于老师来说,勇气更是难能可贵的意志品质,勇气犹如催化剂一样促进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同畏惧和倦怠做斗争,从而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进展。有幸拜读《教学勇气》一书,对本人来说是莫大的精神鼓舞。然而,读的起始阶段也接受了勇气的考验。刚接触到该书时,我几次尝试读下去,迎来的却是半途而废。或许是因为文字苦涩难懂,或许是因为教育背景的不同让我无法走进作者真实的生活。经过这样断断续续、反反复复的阅读过程后,我内心充满了纠结和矛盾,“究竟如何坚持对下去?”,我在不停的问自己。这部教育名著之所以能畅销世界,肯定会有她自身的价值所在,有了这样思考,我便调整自己的心态,鼓足勇气,下定决心一定要品味到这本书的真实味道。很快我就被书中充满哲理的话语、鲜活的案例和幽默的语言所折服。三个月的品读,不仅触及内心深处,同时也产生诸多共鸣。本书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用笔者自身的经历给读者讲述了与教育相关的种种现象,并对各种教育现象深挖掘,提炼出了促进老师不断进展和完善的若干建议。第一章,作者开门见山,从老师的心灵出发,提出了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善的具体措施,其中有很多观点堪称精辟。作者帕克帕尔默在本章中谈到:“好的老师应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的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这段话道出了教学的本质和最高境界。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实现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三位一体,彼此之间不能隔离,否则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同时,这句话还蕴含了“授之以渔”的教育观念,老师首先自己会编网,同时教会学生如何编织自己的人生之网,制造自己的未来世界。我用这句话对比自己的教学经历,感觉有很大的距离。曾经,我精心专研自己的学科知识,认为只要知识储备胜过学生就是一名好老师;曾经,我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认为只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就已足够;曾经,我也认为只要我十分熟悉我的学生,就一定能把书教好。今日看来,这些想法都过于片面和孤立,并没有实现三者合一,都不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教学观激励我不断将本人、学生以及所有教学科不断的融合,以实现更完善的教育。“教育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