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作者:李绍群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25 年第 09 期 【设计理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在此单元之前,已先后学习了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对宋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教授本课,引导学生联系苏轼作品比较阅读,可以让旧知与新学有机联系,增强学习能力。另外,用典是本课的学习难点。辛词中大量用典,这是他作品的特色。教学时要向学生认真讲解典故的来由和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词的写作背景; (2)掌握作品写景、咏史和抒情相结合,融情于史,用典、对比等表现手法; (3)总结豪放词的特点;掌握相关古文知识; (4)体会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情怀,学习古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精神。 【重点】用典、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难点】体会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酬情怀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日我们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会作何感想呢?(此设计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 2.反复品读本词 (1)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在预习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的印象。 (2)学生展示读:要求学生弄清文章的节奏和语气。 (3)老师指导读: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诵读要领,体味作者情感。 方法点拨:①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②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但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尤其是“”末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观语或怨语。 3.本文的艺术特色:用典和对比 (1)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方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