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与乳化》教案(3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第 七 章 溶 液第 一 节 溶 解 与 乳 化(第 1 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科教版第七章《溶液》第一节的内容,是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也是中考的必考考点。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的重要,也是较难理解掌握的,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多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归纳本节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2、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2、利用 flash 动画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重、难点】 1.重点:(1)培育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2.难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培育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或化学试验中常常用到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大家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溶液吗?河水、湖水、海水、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是不是溶液?溶液是怎么形成的?今日来学习第七章《溶液》,先学习第一节《溶解与乳化》(二)合作沟通,解读探究[板书]:一.溶液[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7-1:认识溶解现象。 在 5 支试管中个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晶体、食盐、蔗糖、植物油、泥沙。然后再加入约 10 毫升的水,充分震荡或用玻璃棒搅拌,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生汇报]:硫酸铜晶体“消逝”了,液体由无色变成了蓝色、蔗糖、食盐也“消逝了,液体澄清,而泥沙、植物油振荡浑浊,静置分层。[讲述]:1.悬浊液:由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如泥沙)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称为悬浊液。2.乳浊液:由不溶性小液滴(如油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叫做乳浊液。[老师活动]演示实验 7-1:将少量的碘加入 75%的酒精中,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描述:碘加入 75%的酒精中,在充分搅拌后液体变成了黄棕色。[思考]:1、蔗糖、食盐、硫酸铜晶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