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热传递》科学创新实验

《热传递》科学创新实验_第1页
1/10
《热传递》科学创新实验_第2页
2/10
《热传递》科学创新实验_第3页
3/10
《热传递》科学创新实验(5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6 课--第 7 课《热传递》 —系列实验创新说课实验器材:支架 试管夹 烧杯 2 个 酒精灯 温变油墨 铁圆片 2 个 塑料棒1 根 木棒 1 根 金属棒 1 根 电烙铁 热水 铁条 3 片 铜条铝条各 1 片实验原理:温变油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色,从而呈现出“热”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分别加热尖端—中间)实验二: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边缘—中心),中心采纳电烙铁加热实验三:热在不同材料上的传递(金属、塑料、木放入热水中)实验四:热在不同金属上的传递(热水中放入铁、铜、铝)创新实验的亮点:1、操作简单,安全省时,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效率。2、变抽象为直观形象,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3、实验材料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4、充分运用新奇的科学材料,不断改进实验,既能使课堂变得高效,又能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说课过程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一、教材分析与创新对比1、教材呈现今日我要讲的是《热传递》系列实验创新。热传递系列实验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 6 课和第 7 课的内容,总共有 5 个实验。通过这 5 个实验,探究构建热传导-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不同的金属上的导热性能。在不同的金属条上粘上火柴,然后在一端加热,观察火柴掉下情况,从而推测材料的导热性能。2、原实验的不足之处我在教学的实验过程中时候,发现这几个实验有几点不足:⑴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火柴用蜡粘在铁丝上难度大、耗时长。⑵ 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热传递过程,要根据现象推测结论。⑶ 实验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失败。3、实验的创新⑴ 创新了实验器材,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改变了实验原型要依靠现象来推测结论这一不足,让教学结论能直观形象地展现。⑵ 改进了实验方法,简化了实验步骤,操作见到。⑶ 该实验材料能重复使用,节约资源。二、实验前的准备1、呈现改进后的实验盒这是我们自制的多个热传递实验的实验盒,我们在实验时,一定要强调安全实验操作。实验盒里有哪些实验材料呢:(一一拿出器材摆好)支架、固定夹、涂有温变油墨的金属条金属圆片。2、介绍实验原理(出示涂有温变油墨的金属圆片)现在我手上拿的就是涂有温变油墨的金属圆片,呈现出黑色的部分就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热传递》科学创新实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