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长期性通胀对我国的影响及治理进口型通胀的对策思路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 CPI 指数上升实际包括四种成因:一是涨价中有合理因素,如农产品涨价;二是进口型通胀;三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导致原来的价格体系转化,新的、与世界密切联系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产生的价格波动、拉升,连带滋生出泡沫;第四才是通常意义上的通胀。本文重点分析前三类因素造成涨价的具体路径及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资源产品价格,CRB 指数 2025 年 5 月 12 日国家统计局发表 4 月CPI 指数上涨%,比 3 月的%,环比增长%。此次我国发生的 CPI 指数上升与以往通胀不同。通常情况下,对经济过热造成的通胀,治理措施重点放在紧缩信贷、减缓经济增速方面。而我国货币发行量已经有所节制,经济增长幅度也在缩小,通胀却在攀升,显然我们还有疏漏。分析发现,多数学者分析通胀现象,对进口因素认识不够,对我国经济自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度升高带来的价格影响、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价格联动的趋向及国际市场价格长期进展态势认识不足,由此造成对通胀成因推断欠准。应该认识到,我国目前发生的通胀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一个刚刚确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架构的新兴市场上发生的现象。在这个过渡阶段发生的通胀与 1985 年、1995 年我国发生的通胀存在很大不同。一是受国际影响程度完全不同;二是根据国际规则评估资产、商品价值的价格体系完全不同;三是引发的根源完全不同。当前我国 CPI 指数上升实际包括四种成因:一是涨价中有合理因素,如农产品涨价;二是进口型通胀;三是与世界经济接轨导致原来的价格体系转化,新的、与世界密切联系的价格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产生的价格波动、拉升,连带滋生出泡沫;第四才是通常意义上的通胀。可以说,我国政府目前出台治理第四类通胀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表现为一是经济增速已由%降至%,全年大致在 9%—10%之间;二是国家统计局分析经济景气“热度”已经连续 4个月回落到绿灯区。至此物价仍持续走高说明其背后还有更复杂的成因。本文将重点分析前三类因素造成涨价的具体路径,分析深层次原因,以及研判国际市场资源能源涨价长期趋势。 一、对农产品、食品涨价因素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合理性因素。世界各国进展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价格必定存在上涨动力。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涨价实际上存在合理性因素。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