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汇编 中国人民的朋友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初二(1)班 李 天 晴 在老师的推举下,我利用假期时间读了这本带有历史性的小说。 中国的近现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那段时间少不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却出自一名美国记者埃徳加·斯诺。 斯诺当时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报纸的记者,却冒着生命危险,深化陕甘宁边区,也就是当时的苏区,这是令人惊奇的。他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成功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新闻封锁。 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着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首先到了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与毛泽东进行长时间对话后,搜集到了关于长征的一手资料。斯诺对毛泽东提出的"为了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观点十分赞同。 然后,斯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他在这儿见到了彭德怀、徐海东等优秀的战士,通过他们的口述,以斯诺的笔触,叙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在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斯诺回到了北平。虽然他当时的报道仅局限于中国的西北处,但斯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报纸的记者,他已经预感到,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将照耀全世界。 在"四人帮"被粉碎后,《红星照耀中国》得以重新出版,埃徳加·斯诺的名字也被中国人民熟知,他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产生的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也使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知心朋友。 有首诗曾评价斯诺道:"他也和他们一道,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 评:埃徳加·斯诺作为一名资本主义社会的记者在那样一个特别的时代冒着生命危险突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解读中国苏区的红军,确实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本读后感话题集中,主题鲜亮,有自身特点。 2 何为"红色中国"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初二(6)班 邱阳荻 在近代史中,中国有着一段"红色历史",这段历史为何把它称为"红色历史"呢?下面,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脚步来看看。 1936 年,埃德加斯诺带着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采访。他采访了长征工作者、红军领袖、医护人员、平民百姓……收集了大量有关长征与红军的资料。斯诺用客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