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行动方案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打造新兴产业 策源地,培育壮大新动能,根据关于加快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提高科 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体系。以促进高校院所融入创新建设、建立产学研利益联结机制、强化 本地配套承接、提升服务保障质量为重点,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 服务创新,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建立 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进展提供坚强支撑。(二)工作目标。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水平,构建 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机制,产学研利益联结为核心的成果转化 机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效能。到 2025 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到 360 亿元,本地吸纳技术合同数量提高 20%以上,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率达到 40%以上,双创载体数量达到 240 家,在孵企业 1.8 万家,高新 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58%以上;到 2025 年,全市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 5 亿元,本地吸纳技术合同数量提高 50%以上, 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 50%以上,双创载体数量达到 3 家,在孵企 业 3 万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60%以上,战 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5%以上。二、工作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成果转化动力。1.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推广化工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 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经验,对高新区等科创组团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科 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在产业技术讨论院、市级新型研发机 构推行“以研发为产业、技术为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推动高 端原创科技成果向我市转移转化。2.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出 机制,建立重点单位科技成果备案制度,对备案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给 予最高10 万元奖励。组织产业技术讨论院、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 构和科技投资机构等,对备案成果进行评估。强化技术合同登记制度, 多点布局技术合同登记站点,推动技术合同“应登尽登”。3.建立成果转化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混合所有制改 革,在高校院所开展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在科研人员中推行“技术股+现金股”组合形式持有股权,与科研单位、 孵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