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的由来及其记账规则【摘要】 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起缘进行诠释更加直观,也便于理解。在教学中对记账规则结合借贷记账法的产生 历史 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并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教学 在 会计 学原理的教学中,老师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及其具体内容“资产的增加记入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入贷方;反之,资产的减少/转销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转销记入借方的讲解主要依据于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以其为编制依据的静态/动态资产负债表为理论根据来讲解的。这一具体方法的讲解理由 因为在静态/动态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列示在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在右边。如图 1 所示: 依照这一常例,资产的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左方,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发生额就应表现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右方;但这只有在资产的增加数也是在账户左方的条件下,资产余额/发生额才能表现在账户左方;同样的道理,只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记在账户的右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发生额才能表现在账户的右方。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考虑动态会计等式,若只就静态会计等式的存在而言,由于在所有者权益账户中,贷方记增加数,借方记减少数,根据这一道理亦有:1. 销售收入的增加,由于它们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应记入贷方,销售收入的转销记入借方;2. 费用的增加,由于它们可以减少所有者权益,应记入借方,费用的减少或转销记入贷方。同样会得出相同的记账规则。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下述几条规则来记录 经济 业务,各账户的记录才能在每个会计期间末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正确的数据,这样看来,这几条规则也是合乎逻辑的。 以上这种对于借贷复式记账方法记账规则的解释都遵循数百年来习惯上所形成的一些规则,而多数情况下对这一习惯如何形成却未能解释,尤其是对于“借、贷”这一对记账符号因何与复式记账相联系,并如何影响了记账规则不能解释,而往往认为“借、贷”自从应用于会计上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经济的 进展 ,这两个字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会计的专门术语,它们是一对纯粹的记账符号,没有实质意义,上述记账规则中左右方向的记录只是不同的分工而已。当然仅就账户的结构并遵循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