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_第1页
1/37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_第2页
2/37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_第3页
3/37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 [内容摘要] 国际大众传媒是思想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工具。国际传播最初以宣传为目的,冷战结束后,从政府行为转为商业行为;互联网带来了信息革命,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在国际传播环境中制胜的是服务意识;在国际传播中忌讳民族主义的宣泄;国际传播管理中要不断与官僚主义毒瘤作斗争。[关键词] 市场;互联网;服务意识;民族主义;官僚主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最热门也是最敏感的话题。事实上,思想文化领域的全球化比经济和科技领域都来得广泛而不引人注目。如何应对这一冲击是一个目前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的过程,而是激烈的生存竞争,它关系到世界占大多数人口的进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思想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工具无疑是国际大众传播媒体。 这些传媒依靠现代电讯手段,把信息传达给远距离的受众。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传播始于短波广播出现之后。20 世纪末,国际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以互联网为媒体的互交式传播为特征的“无中心”传播。有人指出,互联网的出现,使大众传播一夜之间变得“平等、民主”化了。但问题依旧存在,如: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可能摆脱一种几乎是终极的阻碍——文化差异的存在,而文化的差异又被不平等的文化势力固化了。无论如何,国际沟通以一日千里的信息革命形势为依托,正成为新世纪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地球村上的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利用这一重新洗牌的机会,在国际传播业中重新调整策略。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体制上、观念上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演变,从而在勾画新的国际传播格局中有所作为。作为宣传的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出现一开始就与政治紧密关联。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广播便是一个散布威胁言论的机关。1923 年,德法之间为鲁尔事件展开有史以来第一次广播战争。1927 年,各国为了反击别国的敌意宣传,英、法、荷、比、葡均纷纷建立电台,加强进展国际广播以巩固其殖民地。苏联于 1929 年建立了国际广播电台,从事对外宣传。在第二次大战中,广播战登峰造极,德国使用恐怖战略,对捷克、波兰、荷兰、挪威等国从事宣传战。1941 年,德国计用 88个短波台对欧洲广播,但不准其人民收听广播,否则处死刑。1942 年,战时新闻局授权进展心理作战及国际广播。1942 年成立了美国之音。1948年,美国国会授权“美国之音”从事国际宣传,由国务院管辖。“国际广播电台即是外交的工具,其服务项目之一便是播出由政府提供的官方或半官方声音,这些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