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动脉血压监测常规(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她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就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就是股前动脉得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与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 2.Allen’s 试验:用本法估量来自尺动脉掌浅弓得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 秒,平均 3 秒,<7 秒表示循环良好,8~15 秒属可疑,>15 秒血供不足。>7 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1) 20G(小儿 22G、24G)静脉留置针;(2) 开皮用 18G 普通针头;(3) 肝素冲洗液(2、5~5μ/ml 肝素);(4) 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与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 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得部位与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 20G 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 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动 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 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与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动 0、5cm 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动,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与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 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得预防方法:(1) Allen’S 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开桡动脉穿刺插管;(2) 注意无菌操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