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1、A 国生产手表需要 6 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 9 个劳动日,B 国生产手表需要 12 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 10 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以下说法可行的是()A、A 国生产和出手表和自行车B、B 国进手表和自行车C、A 国生产和出手表,B 国生产和出自行车D、A 国生产和出自行车,B 国生产和出手表(二)推断题1、提供曲线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统一。()2、同种商品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3、规模经济引起的国际分工,其分工方向是不确定的,须通过国家或企业间的协议或默契去决定.()4、其他国际对新商品的需求时滞越长,则技术创新原因越能更早、更多的获得国际贸易利益。()(三)简答题贸易理论部分:1、简述绝对(或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内容: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假如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原来衡量:假如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2)积极意义: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双赢博弈";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3)局限性:没有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一般原因,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普遍性,不能说明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时的贸易基础。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展起来(1)内容:在 2x2x1 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两国仍然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只要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双方各自选择自己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与对方国家进行交换,即可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比较优势的界定: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机会成本低者为其比较优势。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必要条件:比较相对)成本差异.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交换比率)(2 积极意义:继承绝对成本说的科学成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