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要充分尊重同学,让同学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即使同学的想法幼稚、不合常理,老师也应给出充满阳光的评价,为同学幼小的心灵播下革新的种子。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让同学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第 4 排第 3 个,结果同学出现出了不同的方式:① 4 排 3 个 ② 43 ③4.3 ④ 竖 4 横 3 ⑤↑4→3 ⑥4-3 ⑦4,3。站在同学的角度看,这些方法都有道理,而且很有创意,值得肯定。 老师要及时捕捉同学革新的火花,并有效扩大。教学《分数单位》时,我课前让同学提出自己的疑惑,课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有关分数单位的知识,结果同学发现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分数单位分子都是 1?能不能写成 ?为什么分数一定有最大的和最小的?几分之几就有几个几分之一吗,那么 1= ×100,1 有 100个 吗?……这些问题,有的有价值,有的与本节课无关,有的能解决,有的不能解决,但每一个问题,都是同学革新火花的闪现,老师都应给予充分的激励,并进行合理适当的引导。 老师要深化钻研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他们去思索问题、讨论问题。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熟悉》时,我让同学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270 度还是 360 度。接着同学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了多种我之前也没想到的方法。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全班同学学习的热情,他们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笔绘画、动口表述、动脑思索,深化了知识,〔拓展〕了思维。 制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同学在心理放松的状况下形成一个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同学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假如课堂气氛过于严正,就会抑制同学的积极性。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同学的革新能力 激励同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同学革新能力的培育,主阵地在课堂,但这并不是的途径。新课程要求我们数学的教学也应该树立大数学观,让同学在生活中去学数学,去发现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生活,这也是培育同学革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们教同学熟悉重量单位“克、千克〞时,在同学的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概念,特别是独生子女,无法确定实物的重量单位。因此我要求同学在逛超市时,去观察,让他们去观察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让同学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辨认的。同学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在课堂上再通过分析比较,同学很好的掌握了内容。这样,课堂中难题在生活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