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1.感知比较粗略 小同学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同学感知事物不认真、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各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关于老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同学的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针对小同学的这种心理特点,老师应注意重视首次感知,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提升他们感知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学中,为同学提供准确、生动、鲜亮的首次感知材料,特别同学容易忽略的部分,强化其刺激强度。在作业批改方面,要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评价从宽;关于他们的不够处,要正面引导。如对每次作业应用红笔作出肯定的标志,如用"'"优'等,定期展示班级同学的学习成果,关于每个同学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精神奖励等。当同学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从而不断地培育学习兴趣,更加努力地认真感知学习对象,从而减少因感知错误造成算错的状况。例如有的同学在计算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时,忘了加 1 或退 1;有时在草稿上计算是正确的,可抄到作业本上抄错了等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注意知识的学习,也应重视能力的培育。 2.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学习 同学的学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假如不能实现"当堂训练',就会成为"夹生饭'。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学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如每节课留 5-8 分钟的时间让同学进行计算学习,并随时随地反馈学习中的问题,老师进行改正。 3.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计算错误 数值计算有一定的艰难性,内容枯燥,状况复杂,一步有误,全盘皆错。因此同学的优良计算习惯是正确计算的确保。小同学优良的计算习惯应包括四方面:即细心审题、认真计算、正确估算、认真检查。为了让同学掌握运算法则,养成优良的计算习惯,教同学计算时,记住这样六句话:计算之前先看题,先算乘除,同算加减,有了括号要先算,能够简便则简便,老师可要求在计算时要有责任心,计算时充满信心,对每一道题都要做到一看(看数字、看运算)二想(想怎样计算)三算(依据想好的,认真书写)四查(看计算是否正确),有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