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技能第一,要使同学明确,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首先应该确定活动的目标,也就是说,你必须弄清问题,这是顺利完成操作动作的前提。 第二,开始时,要使同学养成依据规定动作顺序进行系列操作,依次完成每一个步骤的习惯,还要养成在每个动作写成以后进行及时检查的习惯,以保证操作的前后连贯以及步骤与步骤之间的优良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确切地了解活动的结构,在头脑中形成完备的动作映像,获得正确的动作经验,使活动方式具有稳定性,为动作定型奠定基础。 第三,要使同学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依据,特别是那些与数学知识直接相关的步骤,这是知识掌握与技能形成同步的要求。 第四,要注意变式的作用,使同学在变化的数学情境下进行技能训练,使活动方式能够在直觉水平上得到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有利于同学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并为自动化制造条件。 第五,G波利亚在谈及关于怎样解题时说:・"你能不能重新表达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表达它?'因此,我们应要求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操作的目标、步骤及其依据。数学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主要是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的,而内部语言是由外部语言转化而来的。在认知阶段和联系阶段,外部语言作为心智活动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数学技能自动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边做边说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所以,用自己的语言对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描述,是数学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措施。另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活动的过程,关于促进同学对活动的理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检验理解和技能掌握水平的一种手段。 2 数学课堂教学一 培育同学的审题能力 许多同学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因此,要重视同学审题能力的培育。 读题是培育审题能力的第一步,为了培育同学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笔者要求同学必须逐字逐句默读题目,尤其要读对关键的信息。如读清楚题目的要求,看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中的单位名称是否统一等。 要提升同学的审题能力,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同学学会找出题目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同学在认真读完题后,说说这道数学题要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宽不知道,第一步必须求宽。只要同学能顺利地说出来,就说明他已经理解了题目的要求。通过说题,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