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逻辑严谨辩证思考 摘要:顾黄初语文教育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其哲学境界首先表现为实事求是,即从实际情况出发探寻语文教育的规律,并具有鲜亮的民族特色,一方面注重把握汉语言的特点,另一方面注重本民族语文教育方法的继承,同时又有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其次表现为自觉的逻辑性,推论严密。再次是思考问题的辩证性,力戒绝对化和片面化。这使顾黄初语文教学理论丰富、全面,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出鲜亮的立体感。关键词: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哲学境界顾黄初教授是我国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并且正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这样说明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深刻性:“大凡一种科学理论,它的成熟过程往往经历主观经验型、客观描述型和科学解释型三个阶段,但只有到达第三个阶段才是科学的成熟期。从大量的论着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已经摆脱了主观经验型的局限,进而从客观描述型上升到科学解释型。”值此《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①再版之际,重读顾先生的论着,深感这个评价的中肯。我想,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之所以深刻,之所以对纷纭复杂的语文教育现象及其讨论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得益于他的理论的哲学境界。有人说,“教育是最需要哲学的领域”。顾先生是一位富有哲学气质的长者,因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有一种充满智慧的哲学境界。一、实事求是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哲学境界首先表现为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事物的规律。哲学是对世界的一种追问,一种反思。所谓哲学的精神或哲学的境界,其实质就在于对事物规律的探寻和追问,没有对规律的探寻和追问,任何讨论都显得肤浅。缺乏探寻规律的自觉性,缺乏对规律的追问精神,任何讨论都将缺少灵气,都会在纷纭复杂的现象面前束手无策。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正体现了追求规律的自觉性。在顾先生的论着中,“规律”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诸如“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中国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人类思维进展规律”“带有规律性的现象”等随处可见。《语文教育论稿》第一篇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同时,与“规律”相联系的哲学范畴“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定性”“可能性”等概念的使用也俯拾皆是。诚然,“规律”之类概念的使用并不等于发现了规律,但至少说明了探寻规律的自觉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