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前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特别重点、突破难点,老师首先应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应备足同学,依据同学实际的认知水平,并合计到不同同学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准确定位,能为教学时特别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老师要借助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同学由旧入新,进行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熟悉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老师只有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特别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可依据以下三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特别"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特别"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进展而来的,要特别"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老师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以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老师要特别"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纳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老师的教学应该以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对全体同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同学独立思索、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使同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同学实际,采纳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特别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老师可采纳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索―尝试解题―合作沟通―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得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特别重点和突破难点。 2 数学教学方法 注重设疑释疑的技巧指导 老师要指导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设疑、质疑、释疑。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革新的基础,是自主探究的源动力。同学心中有疑问,才会促使他们提出问题,解除疑团,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