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渗透活动思想正确熟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思想不是方法,而是方法更高层次的指导。数学思想是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的,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处于引领的地位,是相对比较抽象的,而数学方法只是片面地解决某一类问题所采纳的策略,具有局部性,是一种具体的数学行为。如,教学圆的面积的过程中,〔老师〕往往是引导同学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体现转化的思想,从而让同学总结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过程,并不是同学想出来的,而是老师告诉的,或者说这只是数学思想的一种应用 老师并没有真正让同学明白这种思想的用途,什么时候要用转化呢?老师并没有给同学建立转化的思想观念,只是就题论题教给了同学一种方法,一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抽象思想中,就派生出了转化的思想,什么是转化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把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在渗透中让同学找到以后在解决未知问题时所采纳的方法。 数学思想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是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了能用,用了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数学的真谛。但怎样学,学什么,用在哪里等等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数学课堂上的组织行为都是一种被动的或者说是机械的操作,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性地传授知识,导致同学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形同虚设。而且,在同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应当贯穿全过程,让同学知其然,也当知其所以然,真正起到指导同学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课标版第七册有这样一道学习题:树苗每棵要16 元,买 3 棵送 1 棵,一次买 3 棵,每棵便宜多少钱?很多老师在处理这样题目的时候,告诉同学只要 16(3+1)=4(元)就是最后的结果,老师也会讲一些算理,但同学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并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为了应付,所以同学选择了学习中最"快捷'的方法:模仿。凡碰到"买几送几'类型,同学就模仿。殊不知,假如碰到的是"买几送 1',模仿也能巧合得到准确结果,但碰到"买 3 送 2'"买 5 送 3'等时候,同学的模仿完全是错误的。分析原因,是同学对被除数的不理解,上述题目中的 16 是什么意思?是表示 1 个 16 平均分成 4 份。假如是"买 3 送 2'应该是把送的 2 个 16 平均分成 5 份。只有让同学真正理解了该题目的灵魂思想,才不致于使同学模仿其"形',而不懂其"神'。 2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把抽象的理论生活化 众所周知,数学的理论、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