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唱活动教育教学教学要点(19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幼儿园歌唱活动教育教学要点(一)歌唱教学与幼儿的全面进展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再次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再一次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进展。这些原则对于大多数幼儿老师,现在似乎一点也不陌生了,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老师们仍然感到难以将这些理想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而且往往在努力试图将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目标相互渗透或交织时,结果又往往显得牵强,师幼双方都不能感觉到经验整合共鸣的欢乐。在歌唱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在预设教育目标时,应突出不同活动的学习重点问题,在预设、引导师幼互动的走向时,应强调以审美感动为核心。我们幼儿老师应该花时间和精力讨论怎样在突出审美感动的前提下落实全面进展。( 二 ) 怎样提高幼儿歌唱的艺术水平1.共鸣位置与歌唱的美好音色。帮助儿童获得正确的共鸣位置和美好自然声音的方法主要有:老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轻声入手,养成有控制的情感表达习惯;从较高音区开始,从上逐渐向下唱。(1)老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一方面,是中国母语语言发音最自然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获得童声清亮明亮音色的最自然的方式;再一方面,更是使幼儿避开将声音压在喉咙里或压进胸腔里的最自然的防范措施。(2)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声喊叫”。在幼儿用喊叫的方式歌唱时,他们身体的大部分共鸣腔是没有能够很好地参加共鸣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发音器官通常都处在非自然的过度紧张的状态之下,甚至会因为胸部、颈部肌肉过分紧张而造成如下现象:一方面压迫血管,使颈部血管向外暴起,大量血液非正常地涌向脸部;另一方面压迫气管、阻碍气息顺畅地通过咽喉;再一方面引起泛化性的整个肌体的紧张——脸部、头部躯干和四肢都会出现不自觉的强直状态。全身性的强直状态,可以由非自然的发声方法所引起,成为非自然舒适的内部状态的外部信号。这种非自然的体态和非自然的声音,不但会通过内部的反馈循环造成歌唱者不舒适的整体审美感,而且还会造成倾听者不舒适的整体审美感觉。 (3)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有关讨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