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ppt演示课件•髌骨骨折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康复锻炼与功能恢复•总结回顾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髌骨骨折概述髌骨骨折是指髌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较常见的损伤,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定义髌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联合所致。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撞击髌骨,如撞伤、踢伤等,骨折多为粉碎性,其髌前腱膜及髌两侧腱膜和关节囊多保持完好,骨折移位较小,亦可为横断型骨折。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猛烈收缩,所形成的牵拉性损伤,如突然滑倒时,膝关节半屈位,股四头肌骤然收缩,牵髌骨向上,髌韧带固定髌骨下部,而造成髌骨骨折。发病原因定义与发病原因占全身骨折的1.65%,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好发人群受伤原因20~50岁之间的人群好发,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以车祸和高处坠落伤为主。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伤后局部疼痛、肿胀、膝关节不能伸直,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等。分型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骨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横断型、粉碎型、纵行型、撕脱型和下极型等五种类型。其中横断型和粉碎型较为常见。横断型骨折线横行通过髌骨中部或下部,将髌骨分为上、下两段。此型多见。粉碎型纵行型撕脱型下极型临床表现及分型骨折线呈粉碎状,将髌骨分成三块以上。此型较少见,但治疗较困难。由于股四头肌猛烈收缩或暴力直接作用于髌韧带,引起髌韧带在止点处撕脱性骨折。此型较少见。骨折线纵行通过髌骨上、下极,将髌骨分为内、外两部分。此型较少见。骨折线通过髌骨下极,将下极分离出来。此型较少见。02诊断与鉴别诊断询问患者受伤经过、时间、部位及疼痛程度。病史采集观察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表现,检查有无异常活动或骨擦音。体格检查X线平片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CT和MRI可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影像学检查诊断依据及方法与髌骨骨折症状相似,但X线检查无骨折线,MRI可辅助鉴别。膝关节扭伤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但X线检查可见髌骨软骨下骨质硬化和囊性变。髌骨软化症严重外伤导致膝关节结构异常,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膝关节脱位鉴别诊断及相关疾病功能评估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如HSS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除非合并其他损伤或疾病。影像学评估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面平整度;CT和MRI可用于评估复杂骨折的详细信息和软组织修复情况。辅助检查与评估03治疗原则与方法石膏固定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支具固定适用于部分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通过支具固定限制膝关节活动,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活血化瘀药等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非手术治疗措施对于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髌骨骨折,需采用手术治疗。适应证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髌骨部分切除术等。术式选择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术后处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预防感染;根据疼痛情况使用镇痛药物;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康复锻炼术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预防肌肉萎缩;随着骨折愈合,逐渐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恢复关节功能;完全愈合后,可进行负重锻炼和日常活动。术后处理与康复锻炼04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及时行关节穿刺抽出积血,并加压包扎,防止再次出血。关节内积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感染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关节僵硬。膝关节僵硬早期并发症及预防措施03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对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患者,可考虑行植骨术或截骨矫形术。01创伤性关节炎对于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可考虑行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02膝关节不稳定对于膝关节不稳定患者,可考虑行韧带修复或重建术,恢复关节稳定性。晚期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