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三违”现象 强化农电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中违规违章作业、违规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是电力安全管理过程当中不安全行为的通称。“三违”是目前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过程当中常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必须仔细对待和思考的问题。仔细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实现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当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的问题。一、电力安全生产“三违”现象的成因分析。在电力安全生产现场发生“三违”现象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个是由于部分员工在安全生产的规程和生产操作技能上由于“不懂、不知道、不会”而出现的“三违”现象。认为农电工作的立杆、放线、装表、停送电……这些工作都是手上的常常“活路”,认为没有什么技术,也不会发生安全问题,因此对岗位培训和安全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培训学习马粗心大意虎、心不在焉,使他们对电力生产岗位的应知应会的操作技能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造成部分员工安全生产无知性的“三违”现象。第二个是由于部分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产生“粗心大意、凑合、不在乎”的思想,在生产现场出现的“三违”现象。部分员工包括一些管理人员,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强调施工进度、忽视安全生产,随意改动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减少工序,不讲究标准,满脑子“可能、大概、差不多”,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部分员工情绪失落,思想不稳定,导致工作行为失调,造成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留下安全隐患,造成麻痹性“三违”现象。三是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履行职责不到位而出现的“三违”现象。有的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或者不敢大胆管理,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助长了一些员工在生产现场的“三违”行为;有的管理人员工作任务安排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安排任务,造成员工身心疲乏,出现忽视安全,违章蛮干抢进度的现象;有的管理人员没有积极为第一线员工制造良好的条件,物资材料供应不及时甚至还有错发的现象,员工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勉牵强强完成任务,但给电网运转留下安全隐患,造成管理性“三违”现象的发生。二、电力安全生产“三违”现象的心理分析。第一个是侥幸心理。有些员工自认为自己对生产现场作业环境熟悉,身体素养又好,技术水平高,反映灵敏,盲目自信,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