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自 2001 年 10 月~2025 年 5 月,分别对 88 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纳椎体成形术治疗 46 例(PVP手术组),保守方法治疗 42 例(保守组),并进行 1 年的随访比较。[结果]手术组术后 1 年内有 9 例相邻椎体骨折;保守组术后 1 年内有 3 例相邻椎体骨折。统计学方法采纳生存分析并通过 Kaplan-Meier 法计算结果,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未再发骨折率为%,与保守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椎体压缩后楔形变,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伤椎骨水泥强化后强度过大,尤其在发生灌注剂渗漏时,椎间盘功能下降,伤椎对其相邻椎体产生的不良应力导致了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率的增高。【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渗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期后的老年妇女。其发生不仅对患者生活起居方面带来巨大的不便,更对其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往往使患者产生失眠、沮丧、抑郁等精神症状。传统保守疗法需要长期卧床,其并发症更是后果严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以其快速的止痛效果,简短、微创的治疗过程,高度的安全性,广泛地被临床医生以及患者所接受。本科随访了自 2001 年 10 月以来收治的 88例痛苦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 2 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纳 Kaplan-Meier 法计算未发生再次骨折率。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手术组 共 46 例,男 16 例,女 30 例。年龄 56~76 岁,平均 68 岁。其中单椎体 26例,双椎体 12 例,三椎体 7 例,累及节段T 11~L2。所有病例均经 X 线片及 CT 检查确诊。椎体压缩骨折呈楔形变,椎体后壁完整。经术前检查无明显 PVP 手术禁忌证。保守组 共 42 例,男 14 例,女 28 例。年龄 54~72 岁,平均 65 岁。其中单椎体30 例,双椎体 12 例,累及节段 T9~L2。所有病例亦经 X 线片及 CT 检查确诊。保守组在性别、年龄构成等因素与手术组无显着性差异。 随访情况 全部 88 例患者获得随访,连续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即每 3 个月拍 X 线片复查。随访结果:行 PVP 手术组,46 例中有 9 例在术后 12 个月内相邻椎体再次出现骨折,其中 6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