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化工品水路运输短量原因与防范对策液体化工品国际与国内贸易中,各利益相关方对货物数量十分敏感。 发货方在装货港口利用贸易惯例中的漏洞少发货,或者船方为了牟利在运输过程当中盗卖货物,导致液体化工品“缺斤短两”现象时有发生,引发很多贸易纠纷。货品短量成因较多,排查困难,责任界定难度大,已成业界难题。 原因分析 装货港因素 一些缺乏诚信的发货方受利益驱使,在装货港利用贸易惯例中的漏洞少发货,此类现象屡有发生。1.密度差异 装卸港密度不一致,装货港使用理论密度, 而在卸货港或根据收货人的要求,使用实测密度,两者之间的差值造成短量。2.管线残留 贸易中,通常以岸罐发货数量作为最后的提单数量。若在装船过程当中,管线未清空,造成部分货物滞留管线内,未进入货舱,会形成差量。3.储罐因素 储罐底板发生变形,或罐体发生倾斜,都会造成岸罐发货量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储罐罐容表未经国家权威检定部门检定及超检定周期等现象。4.检验方的公正性 一些检验公司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装货港发货方的检验公司在买方无人监督情况下,检验公证性值得怀疑。例,船舱液体计重一般采纳空距测量法,一般测量要等液体基本稳定才能测量,否则计量结果受液体泡沫引起的液面虚高影响容易偏高。在现场检验中,受码头作业计划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检验人员不一定能够严格遵守计量规定。 运输途中因素 运输船舶从装货港装船结束至抵达卸货港码头途中,造成短量的因素如下:1.正常挥发 部分化工品易挥发,如:丙酮等,在未实行惰性气体封舱的情况下,货物挥发散失也是造成差量的原因之一。2.混舱装卸 某一贸易方为节约物流成本,实行货物混舱运输。在分割卸货中,上港货物多卸货,造成下港货物短量。3.盗卖货物 不排除一些船公司或船员为了牟利,在运输过程当中盗卖货物。 卸货港因素1. 船舱与岸罐计量差异 船舱计量一般采纳 UTI(ULLAGE&TEMPRATURE INSPECTION)测量货品空距,查舱容表的方法计算货品容积。岸罐计量采纳量油尺测量货品深度,查罐容表的方法计算货品容积。 上述两种方法均为国际通用的计量方法。实际计量中,因计量方法不同也常常造成货物计量体积的不一致。2. 船舶舱容表因素 液体化工品船的舱容表,由船舶设计部门利用船舶图纸上的型值编制舱容表。船舶实际建造后的型值与设计的理论型值,存在误差。部分造船厂,由于工艺水平较低,其误差更大。 船舶随着营运年数的增加,船体变形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