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模板板面应清理洁净并涂刷脱模剂。宜采纳水性脱模剂并在支模前涂刷。模板板面的平整度符合要求。1. 模板支撑前测量放线,保证标高准确。2. 模板支撑檩条要有足够的强度,截面尺寸应一致。3. 模板支撑体系应安装牢固。模板的各连接部位应连接紧密。竹木模板面不得翘曲、变形、破损。框架梁的支模顺序不得影响梁筋绑扎。宜先支撑梁底模板,再安装梁钢筋,最后安装梁侧模板施工顺序施工。楼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各种工况的受力情况。1. 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选型及构造设计;(2)模板及支撑体系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3)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4)绘制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图。2. 混凝土水平构件的底模板及支撑体系、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混凝土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侧面模板及支撑体系,宜按相关规定确定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承载力验算应采纳荷载基本组合,变形验算应采纳荷载标准组合。3. 模板支撑体系的高宽比不宜大于 3;当高宽比大于 3 时,应增设横纵向剪刀撑、斜撑等稳定性措施,并应进行支撑体系的抗倾覆验算。4. 对于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情况,应计入荷载在多层楼板间传递的效应,宜分别验算最不利工况下的支撑体系和楼板结构的承载力。楼板后浇带的模板支撑体系按规定单独设置。后浇带与主体模板支撑交界处应设双支撑,使后浇带处形成独立的支撑体系。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严禁将洒落的砼浇筑到混凝土结构中。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和法律规范要求。1. 施工前应由商混厂家提供混凝土合格证、原材料及配合比试验报告。2. 混凝土进场后核验混凝土各项基本信息,并检测坍落度。3.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4.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覆盖及养护。5. 统计随着龄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墙和板、梁和柱连接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和法律规范要求。1. 墙、柱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置梁、板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确认,可采纳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2. 墙、柱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实行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 5mm 。3. 宜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符合设计和法律规范要求。当外观质量出现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