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触电事故及预防措施事故案例某矿井 +620m 水平 33#采面一协议队正在打眼作业,突然出现停风,带班班长即令停止作业,退出作业点,并通知该班备料员(兼职电工)排除设备故障。由于该工作面距 +620m 水平配电点约有 800m(见图 1) ,该电工为图省事,在 +620m 水平配电点馈电开关 未停电的情况下,便开启磁力起动器 ,带电排除故障,不慎触及沟通 660V 带电体,触电身亡。事后现场勘查发现:(1)该采区变电所内检漏继电器 未投入使用;(2)+620m 水平配电点内馈电开关 处于合闸状态,且未悬挂任何警示牌;(3)该工作面磁力起动器 鼓形防爆外壳打开,内芯体抽出;(4)该工作面磁力起动器 、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④外壳均未安装保护接地;(5)该工作面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④至煤电钻约 40m 橡套电缆未悬挂,中间有 3 处明接头、多处破皮露出芯线,且煤电钻未采纳防爆插销连接。从这起事故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教训:(1)作业者不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违章冒险作业是导致这起触电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2)漏电保护装置未投入使用,作业者触及带电体时,未能使馈电开关跳闸、切断电源,加强了作业者触电的危险性;(3)作业者未培训上岗或受培训教育程度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以致违章冒险作业;(4)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未及时进行整改等。据资料统计,在以往煤矿发生的机电事故中,机电触电事故约占发生总事故的 8%,所以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进一步实行有效预防措施迫在眉捷。2 井下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在煤矿的生产过程当中,发生触电事故的前提主要是人体触及裸露的带电导体或触及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电气设备外壳,由电流对人体造成损害事故。根据人体触及带电体与漏电设备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触电事故可分为单相触电事故、两相触电事故或两线触电事故、跨步触电事故3 种类型。但从发生触电事故的情况分析,往往带有以下规律:(1)低压设备触电事故率高。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当中,井下使用的机电设备及供电设备多数为低压设备,其分布广、与作业者接触机会多、时间长,作业者往往由于管理不严,思想麻痹,同时又缺乏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触电事故率较高。(2)移动式设备与手持设备触电事故率高。在井下生产和作业中这些设备数量多、移动性大,且又不是专人使用,故不便管理,安全隐患较多,同时这些设备在使用时是紧握在作业者手中工作,一旦漏电,往往难以摆脱。(3)违规违章作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