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预防火源的控制与消除明火 工业生产中的明火主要始生产过程当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它火源。加热易燃物质时,应尽量避开采纳明火而采纳蒸汽或其他载热体。假如必须采纳明火,设备应当严格密闭,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或妥善隔离。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尽量避开焊接作业,进行焊接作业的地点要和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需对生产、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隔绝、置换、清洗、动火分析等有关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汽车的排气管喷火,都能引起可燃物的燃烧、爆炸。为了防止汽车的排气管上要安阻火器。摩擦与撞击机器的轴承等转动部位的摩擦、铁器的相互撞击或铁制工具敲打混凝土地坪等都可能产生火花,当管道或容器破裂后物料喷出时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因此要实行以下措施:轴承要及时注油,保持良好的润滑,并常常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容器、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相互撞击。不准穿带钉子的鞋进入易燃易爆车间,特别危险的场所内。电器火花 电火花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和爆炸性物质的性质,对车间内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配线等,分别采纳防爆、封闭、隔离等措施。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等要遵照有关标准执行。 其他火源 要防止静电、雷电引起的灾害。要防止易燃物料与高温的设备、管道表面相接触。高温表面要有隔热保温措施。危险物品的处理 首先应尽量改善工艺.以火灾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替代危险性大的物质。对于物质本身具备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实行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实行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爆炸。相互接触会引起爆炸的两类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遇酸、碱有可能发生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防止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比较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根据物质的沸点、饱和蒸汽压,确定适宜的容器而压强度、贮存温度及保温降温措施。流体具备流动性,因此要考虑到容器破裂后液体流散的问题。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工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防止超温、超压.和物料泄漏是防止爆炸的基本措施。对可能发生反应失控的场会尤为重要。 温度控制 不同的化学反应均有其最适宜的反应温度,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须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