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重点内容]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构建体系】答案:□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物质的 □客观的物质性 □社会 □根本属性 □承担者 □无条件 □有条件 □本质的 □人的意志 □规律 □规律【提纲挈领】明确 1 个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的根本属性把握 3 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理解 3 大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理解 4 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易错辨析】1.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矫正] 客观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不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2.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矫正]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不是意识的产物。3.雾和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矫正] 雾和霾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体现,而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4.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矫正]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有本质的差别。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矫正]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6.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矫正]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7.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矫正]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8.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矫正] 运动具有绝对性,静止具有相对性。9.某校学生设计的手机应用软件中的功能“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矫正] 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能被创造的,人也不能摆脱规律的制约。10.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矫正]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1.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矫正]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不是社会发展规律。12.在我国古代,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矫正] 人们顺应自然节律进行生产和生活,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 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