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55 斯大林模式【教学反思】本考点是岳麓版必修 2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中的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推进,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社会主义为落后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模式。学习本课,有助于认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的艰难历程,感受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为我们今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借鉴。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了解政策产生、变化的背景,认识其影响。第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伟大探索,是进步的标志。第三、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充满艰难和曲折。经济建设要符合生产力水平。以史为镜,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由于本节课是高三复习课,学生对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产生、变化的背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课堂中重点引导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以及完成第二、第三个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对教学模式、过程的反思本课介绍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学生对于“斯大林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模糊,甚至认识错误,因此学生对本课内容兴趣不大。在教学中,用列宁和斯大林的名字含义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注意通过情景材料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相互协作、批判思辨,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本课内容。三、对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能力、情感培养完成的反思在学习之前,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认识模糊不清,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还是其中一种模式?对于这个直接影响了 10 多亿人命运的体制应该怎么样客观地评价?对世界以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通过材料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不难得出“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模式”的结论。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材料和图片,也能较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认识到它对于苏联当时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