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7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整体规划【教材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四单元“经济体制改革”第十九课。教科书分为三目介绍学习的内容,第一目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和意义;第二目“国有企业改革”,介绍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介绍了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完善。本课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而“改革提出——改革措施——改革目标”是本课的主要线索。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我国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定后至 21 世纪初,这二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发展轨迹。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 年底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束缚的弊端,先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相应地进行解放生产力为目的的改革举措;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经济体制改革则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开展。【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过了本课的有关知识,但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对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体验,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有直接的体验,但不甚理解; 对身边的历史感兴趣,但缺乏社会阅历,对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了解甚少。【考情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这个考点是名副其实的高频考点。 笔者统计了从 2007——2014 年最近 8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其中选择题有 38 题,主观题有 15 答题。平均每年出现近 7 次。 2014 年广东卷的 39 题第 3 问两种历史分期“1978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 1992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 2001 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2014 年江苏卷第10 题“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和浙江卷第 19 题“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命题角度独特,增加的材料新颖,考查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命题趋势和特点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 【复习策略】 1. 正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清、讲透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既具有一般概念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认识的概括性反映。历史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特定的历史名词或词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这一课,就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