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一、农业的起源1.产生:采集经济、种植经济2. 多个农业中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 种植结构:南稻、北粟一、农业的起源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⑴ 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⑵ 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北粟南稻格局;采集经济种植经济方式原始农业狩猎家畜饲养业 主要伴随⑶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农具的进步生产力: 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劳动者生产力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 生产技术等1.翻土工具的变革(材料与形状)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战国中期(牛力犁出现) 西汉中期(推广)唐代(曲辕犁)2.农业动力的变化:人力 畜力3.播种工具——耧车播种技术:代田法4.灌溉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之际(桔槔辘轳)——东汉毕岚——三国马钧 翻车——唐宋时期筒车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日益完善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设施上古: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 两汉:治理黄河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四、自耕农经济的产生1.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出现生产力的水平、土地所有制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农民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2.自耕农经济的特点1)家庭为单位 2)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4)封闭性 5)保守性 6)脆弱性3. 评价自耕农经济 优点:①比较稳定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端:①比较劳苦②比较脆弱③自给自足 —— 较少商品交流 4.人地矛盾:生态环境遭破坏重点知识: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1)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2)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自耕农经济产生原因、特点、评价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产生、早期农业格局及农作物资源分布、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农具材质的改进、农用动力的变革、播种工具的发明、耕种工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