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 细胞与C D8+T 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机制得异同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 l ki l ler cel l, NK)就是先天免疫中得一类十分重要得淋巴细胞,通过其细胞毒活性可以杀伤靶细胞。CD8+T 细胞细胞表面表达 CD 8分子,可以特异得杀伤靶细胞,又称为细胞毒性 T 细胞或杀伤性T细胞。NK 细胞与C D8+T 细胞都具有杀伤靶细胞得作用,但它们对靶细胞得杀伤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对N K 细胞与 C D 8+T细胞杀伤靶细胞机制得异同进行了概述。1、NK 细胞与 C D 8+T 细胞杀伤靶细胞机制得相同之处 N K细胞与 CD8+T 细胞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杀伤相应得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T NF-α、INF—γ 与 LT 途径。1、1穿孔素途径 穿孔素(perfori n)也称为成孔蛋白(pe r f orming pertein, P F P),N K细胞与 C D 8+T 细胞上都有表达。198 8年,P o dac k 等[1]报道了人穿孔素得结构与表达,人穿孔素基因定位于1 0 号染色体 10q22,基因全长 6 21 8bp ,其 cD N A 长为 166 8bp。人穿孔素蛋白由5 3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子量约为6 6~7 5 KD。 穿孔素贮存于 CD8+T细胞与N K 细胞胞浆颗粒中,就是 CD 8+T 细胞与 NK 细胞杀伤靶细胞得主要毒性蛋白。细胞激活后发生脱颗粒(含有穿孔素、颗粒酶等),释放穿孔素.在C a2+ 得存在下,穿孔素单体可迅速附着于靶细胞膜,嵌入细胞膜得双层磷脂中,多个单体聚合形成打孔聚合物,在靶细胞膜上形成不同孔径(5 0~1 6 0nm) 得跨膜孔道,从而导致靶细胞膜去极化.Na+、H2O 经过通道进入胞内,一些电解质与大分子物质流出胞外,改变细胞膜渗透压,最终引起靶细胞渗透性死亡。此过程与补体介导得溶细胞过程类似,溶解细胞过程比较迅速。细胞本身可能释放A型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硫酸软骨素 A 限制因子,因此可避开穿孔素对自身细胞得攻击.对靶细胞进行攻击后,细胞与裂解得靶细胞分离,又可继续攻击其它靶细胞[2]。 穿孔素还可以通过颗粒酶促进靶细胞凋亡而杀伤靶细胞[3]。穿孔素形成得传膜孔道有利于颗粒酶进入靶细胞。此外,穿孔素还引起颗粒酶在靶细胞胞浆与胞核得重新分布,使颗粒酶聚集在其裂解部位,有利于裂解靶细胞。1、2 颗粒酶途径 颗粒酶即颗粒相关丝氨酸酯酶,属于糜蛋白酶超家族,在 N 端具有保守序列[4]。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得颗粒酶有 10 多种,而讨论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