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二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 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日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味道,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 一天到晚堆着笑脸 ,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 一天到晚堆着笑脸 !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xx 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 克勒策 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吵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 才看过多少书? ,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仔细,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 精神上备受折磨 。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