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二)》教案 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联系分数知识,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怎样把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体会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换算。教学难点:经历探究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的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师引导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36 厘米等于多少米?(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二、主动探究,合作沟通 【活动一】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1.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汇报观察结果:米尺上,1 米被平均分成了 100 份,其中的 1 份就是 100 厘米。2.1 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生汇报预测:1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1/100 米,写成小数是 0.01 米。小组合作,请同学们量一两自己的课桌的长和宽,并尝试用米表示3.36 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小组讨论沟通。4.小结: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 100,所以将几厘米改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写成分母是100 的分数,或者用小数表示。师: 小组讨论,假如把这米尺再分一分,如平均分成 1000 份,你能不能表示期中的 1 份或几份?(学生讨论后师板书)师: 小组讨论,在把 36 厘米转化成 0.36 米的过程中是怎样转化成小数的?(2)在把 36 厘米转化成 0.36 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 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活动二】 沟通 2 米 36 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1.知道了 36 厘米可以用 0.36 米表示,那么黑板长 2 米 36 厘米,用“米”作单位应如何表示呢? 思考汇报。2.强调:将 2 米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只要把 36 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就可以了。3.尝试练习。 12 克=()/()千克=( )千克 500 克=()/()千克=( )千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