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ing Technique (A)课程学科类别:计算机、软件、通信、电气信息类学时与学分:48/3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一、课程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之间的关系。2. 使学生掌握微机中各主要功能部件硬件编程结构及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的基本方法。3。 使学生具备进行一般的微机接口电路分析与设计以及相关接口电路初始化、数据读 /写程序以及基本应用程序的编写能力.4。 为进一步使用微机进行软/硬件开发,以及深化进行微机硬件、软件应用系统设计打下基础。二、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1.理解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及各功能部件之间的关系。2.掌握 8086/8088CPU 内部结构,引脚功能及系统组成方式。3.掌握 8086/8088 系统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4.掌握各功能部件,接口芯片的结构原理及编程方法。5.能够运用一些接口芯片设计普通的应用电路及相关程序.适用学科专业:信息类、电气类教学手段与方法:面授与实验相结合三、详细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概述 (2 学时)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及进展史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微型计算机的常用配置及性能指标本章要求:了解:计算机的进展简史及微处理器 CPU 的进展趋势。理解:微型计算机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类型。掌握:衡量微型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8086/8088 微处理器 (6 学时)8086/8088 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8086/8088 的引脚功能8086/8088 的工作模式8086/8088 的总线操作及时序本章要求:了解:X86 系列 CPU 的演化过程及共有特性, 8088 与 8086 的区别,地址锁存器 8282(74LS373)、数据收发器 8286(74LS245)、时钟芯片 8284 的功能及在电路中的作用。理解:8086/8088 CPU 的编程结构及工作过程,外部地址线与数据线分时复用的原理及实现方法,CPU 在同一总线下区分存储器和外设的方法, 8086CPU 在 16 位数据线时的存储器组织及字访问原则,局部总线与系统总线概念,总线的隔离方式及共享的原则,最大模式下总线控制器 8288 的作用,总线周期概念及最小模式下的总线周期时序。掌握:8086/8088 CPU 内部寄存器的作用及各自的特点,存储器分段式物理地址的生成原理及不同段的使用原则,外部引脚的功能,最小模式下的系统组成及电路结构,与总线操作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