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慕课,促进“互联网 教育公平”通过技术赋能,慕课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抵达每一个渴望的心灵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 教育”的产物。2025 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 49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慕课作为线上的学习平台,一头连着教育资源,一头连着无数学子。从世界各国进展进程看,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是伴随着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态与资源的极大创新。今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进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中国慕课建设经过 6 年的快速进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进展”的良好局面。从数量上来说,上线慕课数量由 2025 年的 3200 门增加到 12500 门,增加近 3 倍;学习人数由 5500 万人次到 2亿多人次,增加近 3 倍;从结构上来说,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建立起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如今,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一道道教育“鸿沟”正在互联网上消弭,中国慕课为学习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些地方涌现出这样的经验:贫困地区的学生通过直播与城市的重点中学保持同步学习,升学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跨越时空”的慕课,带来无数块改变命运的屏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通过技术赋能,慕课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一个抓手,作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一个平台,想要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弯道超车,慕课进展还需要有更大提升。面对未来,中国慕课的五大愿景令人期待:建设公平之路,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人才培育质量差异短板;建设共享之路,让慕课资源的流动畅通无阻;建设服务之路,使学习者获得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建设创新之路,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建设合作之路,加强老师之间、高校之间、慕课平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