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五)一、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 调节器 和 控制阀 ,是老师必备的心理品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老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二、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判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关怀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判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三、爱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老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进展潜力的人,而不是老师施爱的被动对象。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时,就会发现他们有可爱之处,你不会不去爱他们。在有的老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后进生的坚强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没有的。他们明知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假如老师对他们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你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 四、提出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崇拜的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老师在了解他们的理想之后,向他们提出要求,让学生生活在实现目标的期望状态之中。 五、宽严相济,在表扬中有批判,在批判中有表扬 爱 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 严中有爱 , 爱中见严 。不因为优生就 爱中无严 ,也不因为差生就 严中无爱 。对于差生要 严中有爱,严之有序 ,不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才能启发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老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