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_第1页
1/5
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_第2页
2/5
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_第3页
3/5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设计说明】:新课改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认知、诵读、品味、鉴赏能力是一个既具备积累知识又蕴含审美情趣教育的过程。诗词教学本身就是审美过程,让学生在诵读揣摩品味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无我之境”与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相契合,与诗人的心息相通,完成对自我的审美提升。本课意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与老师一起解读诗词,形成自己的感悟与体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二)提高朗读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过程和方法:师生合作鉴赏,注重探究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深沉凝重却积极昂扬的心态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通过朗读体会词风与伟人的豪情壮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背景与作者,朗读诗词,品味语言与意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他是领袖,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学案展示) 1911—1925 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自读诗词,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多媒体课件播放)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