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1/3
高中地理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2/3
高中地理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3/3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相关素材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解决泥沙淤积问题“蓄清排浑”是水库的一种运用方式。三峡水库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在年内分配是很不均匀的,以寸滩水文站为例,每年主汛期 7~9 月的来水量和来沙量分别占全年的 52.3%和 78.2%。根据这一来水来沙特点,每年汛期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 145 米运行,使含沙量较大的洪水(俗称为浑水)能够顺畅地排至下游;汛后水中的含沙量小了,变清了,10 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 月末蓄到正常水位 175 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三峡水库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排沙),汛后蓄满“清水”,这种运行方式就叫做“蓄清排浑”。“蓄清排浑”是我国泥沙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多沙河流上的水库运用方式。采用这种运用方式,可使多沙河流上水库的大部或全部兴利库容得以长期保留,它已在三门峡、闹德海、黑松林等多座水库运用,均取得良好的、预期的效果。现以三门峡水库为例稍微展开说几句。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库是一座高坝大库,由原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按蓄水拦沙(基本上不排沙)运用方式设计,1960 年 9 月建成后水库经常保持在高水位,造成泥沙大量淤积在水库内,淤积末端向上游延伸,影响了陕西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到 1964 年 10 月,三门峡水库 330 米水位以下的库容已由 58.9 亿立方米减少到 22.1 亿立方米,损失库容 62%。这时,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决定对三门峡进行改建,主要工程是将大坝内低高程的、已封堵的导流底孔打开,改建成泄洪底孔。至 1972年二期改建工程完成后,不仅使库水位 315 米时的泄洪能力从 4 000 立方米/秒增加到 10 000 立方米/秒,还使入库泥沙可以完全排出库外,并冲刷了以前的泥沙淤积,水库水位 330米以下库容也由 22.1 亿立方米,恢复到 31 亿立方米,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从 1972 年到现在,水库虽然经过多次滞洪运用,水库库容没再受到影响。三门峡的运用实践有力地证明,“蓄清排浑”是迄今惟一可行的长期保留多沙河流水库兴利库容的运用方式。三峡水库的特点使其具备了应用“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更优越的条件。一则三峡水库是一座典型的峡谷型水库,主要是槽库容,滩库容所占比例很小,更有利于“蓄清排浑”方式的运用。二则长江的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都要比黄河大得多,而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