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8.3 可持续发展 相关素材 生态农业之立体农业 高中地理教材中讲到"生态农业"的概念。世界上和我国农村中见到的"立体农业",也是一种"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又称"多层次农业"或"空中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阳光、土地、肥力的集约式的经营方法,也为实现现代化、料学化提供了新的生机。例如:在世界最大的丁香产地桑给巴尔,3-8 米高的小乔木丁香树被置于四层作物中间。最高层是椰子,第二层是丁香,第三层是木瓜、香蕉,第四层是芋头、木薯、瓜类等"矮子"蹲在林下四层作物相得益彰。我国浙江、苏南的杭嘉湖水网平原区,以圩荡田为基础,实行"鱼--桑--羊--粮"的多层次生产方式,实现"金满田、银满塘,珍珠挂在桑树上",成为富足的"鱼米之乡"。浙中南地区出现了水稻田里养鱼,水面养萍,田岸上种豆,岸边种李子,形成"鱼-萍-稻-豆-果",当地农民称为"五层楼"经营方式,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目前许多地方出现的"庭院经济",也属"立体农业",如四川彭县楠木乡一位农民,在自家一分地的院子里挖掘了 2 米深的水池,同院外水沟相通,池内放养 2000 多尾鱼苗,池上搁鸡笼养母鸡,鸡粪落入池中作为鱼的部分饵料,鸡笼之上搭个葡萄架给鸡遮阴。这样获得蛋、鱼、葡萄三丰收,收入大增。在许多人多地少的地方,实行立体农业,成为一条重要的生财之道。 在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即具有所谓"立体气候"的地区,人们为充分利用这种"立体气候"资源而进行农、林、牧、副、渔的合理布局。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耕地较少,为加速发展山区经济,许多地方都进行"立体农业"布局。例如,浙江南部山区出现了在河谷盆地底部的溪流、山塘、水库里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谷底边缘山麓海拔 300-500 米以下种植亚热带水果,海拔 500-800 米种植竹、茶叶等经济林木,在 800 米以上发展用材林的经营形式。这样的立体布局,既发展了生产,又保持了水土,避免过去"以粮为纲,开山种粮,越种越贫"的恶性循环,使山区农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