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发散点 1】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如何? 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 4.1 6 万平方千米.占广东省总面积的 23.3%。其自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 (1)地形:珠江三角洲主要为平原和部分低山丘陵,形成低山与丘陵平原交错分布的特点。 (2)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在 l 7℃以上.降水量一般为 1 40~200 mm.因此本区水热资源丰富。 (3)河流纵横交错:本区降水丰富.地表起伏大,使入海河流较多.径流丰富.区内径流变化取决于雨水补给状况。北江、西江、东江、绥江等大河是本区较大的河流,纵横交错分布。 (4)植被茂盛.属热带季雨林及东南亚常绿阔叶林。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发散点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一是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大。目前.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比重高达 70%.城镇人口总数超过 3000 万。二是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珠江三角洲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 10千米。三是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也相当发达。四是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国前列。【发散点 3】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提示:(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外向型经济的稳步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赤潮是由海洋环境恶化.导致海洋中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异常现象。其发生除赤潮本身的生物学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气温、盐度、风浪、地理位置等。排人近海的大量污染物等人为条件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水体 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矿物质元素增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封闭的海湾.人类活动对海水污染严重。并且海水净化速度慢,导致其富 营养化程度高,因而赤潮暴发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在海水的富营养化过程中, 人类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赤潮发生与人类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