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观看视频、图片,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理实践力)2.结合野外调查,分析资料,理解外力作用的形成及影响。(综合思维)3.绘制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影响。(综合思维)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① 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② 基本形式:③ 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的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温馨提示]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紧密相关的,这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① 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过程。② 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③ 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的破坏过程。(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4)堆积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被搬运途中,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的作用。3.作用特点(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1形态。(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特别提醒]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过程体现(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2.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